一想到和“生孩子”的事,我就感到很恐慌。
以至于有一次我梦到自己怀孕,瞬间惊醒。那感觉,就像电影《异形》中怀上了小怪物一般的女主角,恶心和恐惧挥之不去。
我并不害怕怀孕生产的过程——那反倒是我最不担心的部分,我怕的是“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就像我听到很多妈妈抱怨的那样,你将不再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自己的事。对我来说,我本就感觉还没怎么过自己的生活,如果再加上一个不得不去照顾的孩子,那个小小的“自我”岂不是要被活活逼死?
然而,“不要孩子的生活”对我来说同样恐慌。“孩子”像是某种成果,似乎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有了“妈妈”这一头衔,就像从名校毕业了一样,瞬间变得不再平凡。如果我做不了“妈妈”,那平凡的我还有什么指望,能在这人世间留下点儿什么?
是啊,无论怎么选择,似乎“孩子”都将左右我的人生价值。
——真的,是这样吗?
我问自己:如果医生告诉你要不了孩子,你打算做些什么呢?
——其实这种结果会让我感到如释重负,“我会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比如呢?
——“比如去玩高空跳伞!还有读很多书,体验不同的人生!再比如尝试各种不同的妆容,我就不用在意别人说我是老不正经还是什么了……对了,我也想去做志愿者,稍微帮上一点别人的忙吧。当然,对两边的爸妈还有喵喵们,也想更仔细地照料一下……”
这些事,放到现在就不能做吗?
——我沉默了。这是个扎心的问题啊。的确,按理说现在也能做,还没开始,只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做起来都很难……而如果是这样,凭什么说“要不了小孩”后就能做到?会变得简单?并不会的啊。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了小孩”后这些心愿没能实现,真的都是因为照顾小孩占去了时间和精力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现在我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有了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没有条件去实现那些心愿?
如果是的话,是不是我不要孩子、且辞去工作(同时有一些存款),就可以去实现了?
如果是的话,在满足这些条件的一些休息日中,我在做什么呢?
……
我多害怕不知道自己是谁,糊里糊涂地过完这一辈子啊。即使我会害怕很多事,这一点仍然是让我特别害怕的。
经过这次自我讨论,我看到一个事实:对于目前的生活,我感到不是很满意——这很可能是我对是否要孩子一事纠结已久的根源。所以无论怎么选择,我都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没什么价值:没有孩子时价值就不大,即使有了孩子,虽说多了“母亲”这一身份护体,但也仍然难以掩盖这一点。
所以,“是否要孩子”无法改变我的价值,我也不愿让它来左右,更不愿孩子成为我实现心愿的附属。“工作”也同样。
主体还是“我”,我想怎样,而不是“孩子”“工作”或其他迫使我怎样,不是吗?而且,不是做了什么事情决定了我是什么人,而是我在这件事情中的做法体现了我的个性,不是吗?
这样一想,为什么“育儿”和“工作”一定是和“实现我的心愿(价值/个性)”对立的呢?为什么它们不能是相辅相成的呢?
那么——
如果我以后选择了“养育小孩”,那一定是我认为我从中可能收获的好处大于我可能付出的代价,反之亦然。无论哪样,都是我认为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好的、开开心心的选择。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