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阿联酋出差有两个周末,就想着腾出一天去一下阿联酋中最大最有钱的一个酋长国阿布扎比。阿布扎比距离迪拜大约2小时车程,据说为了2020年世博会,从阿布扎比到迪拜要修建一条磁悬浮的高铁,可以将路程缩短为10分钟(我觉得这个有点不太可信,但是缩短很多还是有希望的)。对我来讲,最吸引我过去的主要是两个地方,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和新建的阿布扎比卢浮宫。另外这里还有法拉利世界,里面有世界上最快的翻滚过山车,但是我不是特别感冒这种主题公园,也就没有纳入行程。 继续阅读阿布扎比一日游
分类目录归档:游记
记录我们去过的地方
生活在别处—阿联酋迪拜
这个生活在别处系列也写过很多篇了,没想到今年年初又再次有机会到一个新的国家出差,也是我第一次踏足中东。
其实我很早就被阿联酋种草了。那时是高中的时候,帆船酒店刚刚开业,网上流传的一幅傍晚时分帆船酒店的照片,把我惊艳到了。后来我爸由于工作的原因也去了阿联酋出差,对这个国家的评价也很高,让我把这个国家加入的未来旅行清单。当然后来由于想去的国家太多了,再加上中东后来变成了混乱与战争的代名词(虽然阿联酋一直都还不错),旅行也搁置下来。没想到阴差阳错的一次出差,成就了我这次阿联酋之行。


北海道之旅(下)札幌市内好玩的活动
看别人的游记时,我发现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往往会显示出对某种或某些特定类型项目的兴趣,比如有人会特意去赏花,有人一定要逛当地的杂货店,有人要去品尝米其林,有人会去小酒馆坐一坐……这些项目不一定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不管是能投入到已有的兴趣中,还是发掘出新的喜好,都是旅行让人着迷的地方吧!
这一篇,我想回顾一下札幌市内那些令我难忘的经历,看看自己偏好哪种类型。
♥滑竹板(in北海道开拓之村)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小朋友们有什么可玩的呢?滑冰和滑雪自然是少不了的。然而在那个还没有发明出塑料雪鞋的时代,制成冰鞋和雪橇的主要材料是——木头和竹子!二者结合可以做出“竹木冰车”,仅仅只靠两片竹子,也可以做出简易的雪板来。

起初我很看不上这玩意儿(竹子能有多滑?),但戴上去一试,发现自己立马连平地都站不稳了。等我站稳后准备从小斜坡上往下滑,好家伙,就像第一次滑中级道似的,跟头连连。这下我可来了兴趣,小小竹板还能难倒我不成!试了又试,于是……

——总算是滑下来一半。虽然当时觉得“体验过了就好”,现在回想起来却又些遗憾,真想顺畅地滑下来一次呀! 除了这种便携式的小雪板,开拓村里也可以借到像现代雪板那样的长款,当然也是竹子做的。由于当时没看到别人怎么玩,也就忽略了它。以后再有机会,也想去尝试一下呢。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滑竹板”体验了。兴奋之余,我有点儿奇怪为什么从来没听过这种事。后来调查发现,即使放眼全世界的“原始雪板”届,竹雪板也是很少见的。目前只看到日本有,而且也只是在二战后20多年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中出现(后来便被塑料雪板取代了),而大部分的原始雪板还是用木板+兽皮做的,比如新疆阿尔泰地区的“桦木+马皮”。所以,“滑竹板”也可以算是日本特色了吧!
北海道之旅(中)日本最受欢迎的动物园——旭山动物园
很早之前我就对旭山动物园有所耳闻,因为这个地处偏僻的三线城市的动物园,靠着“动物行为展示”从倒闭的边缘复苏,还曾吸引了比东京上野动物园还多的客人——怎么叫“动物行为展示”呢?百闻不如一见,所以这次北海道之行的第二站,我就瞄准了这个小动物园。
首先,这家动物园的偏远真不是盖的。从札幌站出发,要先坐1个半小时的高铁到旭川站,然后再从旭川站坐40多分钟的公交车,才能到旭山动物园。
这样的地方,不意外地又是白茫茫一片。

第一个项目是动物园的冬季招牌、每天两次的——“企鹅散步”。

能这么近距离地、而且没有任何阻隔地观察到企鹅自然是很难得。但更让我感动的是亲眼看到这些企鹅是真的喜欢散步。他们摇摇摆摆地往前走,不是因为前面有什么好吃的小鱼,就只是因为他们天性使然。

有趣的是,似乎并不是所有的企鹅都喜欢散步。这里的4种企鹅里,“金领子”的国王企鹅和“白眼影”的巴布亚企鹅迫不及待地出来玩,而“斑点肚皮”的汉波德企鹅和“三撮毛”的跳岩企鹅就爱宅在屋里。和后两者相比,前两者的个头明显大出许多,不知道这和他们爱徒步的习性是否有关系。

上右:“三撮毛”跳岩企鹅。真的很爱跳来跳去!据说他们的眼睛少见的红色,可他们老在跳,我就根本没看清过。
下:“斑点肚皮”的汉波德企鹅。这两组是要干嘛?
企鹅馆内的展示也很有趣。比如有一个是企鹅走路时的腿骨姿态展示——大腿弯得厉害,后脚跟还不着地,和人蹲着时类似。用这种姿势走路,难怪他们要摇摇摆摆的,真不是卖萌。还有一些诸如摸企鹅绒毛啊,全18种企鹅比大小啊等体验性的小活动,以及“从脚趾和眼睛颜色分辨四种企鹅”等手绘展板,虽然很简单,但无一不是简明又生动。

惊喜是看到一只还没换毛的企鹅宝宝,像不像穿了一件老旧的棕色毛衣?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了北极熊馆,遇到了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项目——海豹之眼。
大家都知道北极熊是吃海豹的,然而怎么捕食呢?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等海豹从水里出来换气时一爪子扇过去。俗话说得好,“只有成为猎物,你才能体会到猎人的强大”(并没有这句俗话)。所谓“海豹之眼”,便是在冰面上凿出了一个洞,游客可以通过地下通道站到这个冰窟窿下面,像海豹一样往外探出小脑袋打探北极熊的动向……当然,这里是有一个小玻璃罩保护你的,而且闻不到猎物的话,北极熊也不会贸然发动攻击,但即便如此,那么一个大家伙靠近的时候,也还是很吓人的好吗?

(这篇采访里有这个场景的动图,点我)
哎,这次真是被吓得很开心。在动物园和海洋馆里见过很多次北极熊了,但以这种被狩猎的角度去观察,还是头一次。
回到安全的地方仔细观察北极熊,我还发现两件事:一个是北极熊根本不白!家里半年没洗澡的毛绒北极熊都比它白!展板上说,是因为北极熊的毛是透明的,只是反射冰雪的光才发白。(切,那放到草地上它就成了绿色的熊了吗?)二是——它游起泳来怎么那么优雅?就以它那么大的身子、那么短的手、那么短的腿!划水的时候它就只是拿前爪轻轻一拨,后腿还耷拉着,都没觉得使劲,就一下出去好远。我只想说:教练,请教我游泳!

(动态可以参考这个视频。点我)
虽然这个大家伙不够白,有一些小家伙们是真的白。比如海德薇(雪鸮)!还有北极狐、雪兔等等——他们都蜷成一团,在雪中几乎是隐形了,要很耐心才能找出来呢!


除了这些本来就是寒冷地区的居民外,意外地在这里见到了一些温暖地区来的搬迁户。比如这群来自成都的小熊猫们。看它们的住处:除了设有攀爬架和吊桥,乍看之下没有特别的吧?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可思议之处:既然小熊猫们这么能蹦跳,它们的围栏怎么还为什么还这么矮?

似乎是料到大家会有这样的提问,有一个展板专门对此作出了解释。大意是说:1)它们喜欢爬树 2)它们不喜欢跑到领地之外,尤其是人多的地方 3)它们长大了就老实多了,没事儿不蹦哒。总结来说,有吃有喝、安全无忧、还能开心玩耍,没事儿谁往外跑。对于养猫的我来说,深深地表示:我懂!因为这样的设计,让人不得不对“小熊猫擅长爬高高、胆小”这两种特质印象深刻。



如果说小熊猫们原本生活的成都还算是有寒冷的时候,然而长颈鹿又该怎么解释?这群生活在热带的大长腿们在零下10度的室外依然悠哉。旭山动物园对于长颈鹿的展示手法也很有趣,人们既可以上到高处和它们平视,还可以下到低处等待它们来喝水。墙上还标出了身高线…从1米到7米,够明白。

当然,也有显然不那么适应寒冷的热带住户。如河马啊,鸵鸟啊,他们被养在室内。因为地方狭小,也没什么好玩的,多少感觉让人有些憋屈。

另外,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空空的屋子,外面写着“吊丧中”。我想动物园是想说:我们还没有引进新动物(误)——和出生、恋爱、繁殖一样,死亡也是动物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对于那些曾经关注过它们的人来说,再来找的时候不是“哪儿去了”,而是会知道“哦,它已经走了”。

最后,再说一些“没有”的吧。旭山动物园中没有表演。所有的“表演”都是喂食秀,名叫“咀嚼时间”。虽然园里也养了海豹,但这里的海豹不用顶球、不用钻圈、也不用鼓掌,就只是吃和玩——活着就好了。



我并不反对训练动物表演,但这次的旭山动物园之行让我看到:表演所展现出来的只是那个动物的魅力的一部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会发现每一种动物的生活本身就很有魅力。如何将这种魅力在人们会去驻足的短短几分钟之内展现出来,正是旭山动物园所进行的挑战,他们将其称之为“动物行为展示”。这种挑战可能也是买不起珍惜动物的动物园的宿命吧!
由此我还想到旭川动物园所“没有”的另一点——没有运用数码技术。如果可以为了展现北极熊捕猎的过程而想出“海豹之眼”的创意,那么何不利用数码技术去模拟更多的体验?比如,可不可以让人体验一下在作为企鹅蛋被包裹在企鹅爸爸妈妈的肚子下的感觉呢?又比如,鸵鸟的活动空间如此有限,是不是可以至少把小屋子的背景设置成大草原?
冬季的旭川动物园开门时间是9:00-15:00,我们从开门呆到关门,让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如果大家有机会经过北海道,也推荐去这里游览一番哟!
最后,附上我推荐的交通方式:
虽然有从札幌市内直达旭山动物园的大巴,但因为游览时间较短(约4个小时),所以我选择了铁路公司“JR北海道”推出的“旭山动物园套票”,包括往返的火车票和公交车票,还有动物园的门票,一共是360块(6130日元)。在JR札幌站内的“绿色窗口”可以买到(如下图),或者直接去站内的“外国旅行者咨询处”询问吧!

北海道之旅(上)新雪谷·安努普利雪场滑雪记
雪,雪,雪,雪。
触目所及几乎都是雪。地面上铺满了白绒绒,建筑物顶着白绒绒、树枝上挂着白绒绒,就连天空中也都是白绒绒的。
这就是我对北海道,确切地说是对新雪谷·安努普利滑雪场的第一印象。
对于山下的居民来说,可能每天出门都要十分困扰。可要是来这里滑雪,可真是再好不过咧!

在来到安努普利滑雪之前,我没觉得滑雪这么好玩。
在我此前的四次滑雪经历中,除了第一次是出于好奇,之后的三次都是“顺路”——比如去年元旦去哈尔滨玩,顺带在亚布力滑雪场体验了一把;再有便是这一次,以及为了这一次而在北京军都山滑雪场进行的一次预热了。滑雪之于我,只是冬天的可玩项目之一,大部分时候,不比窝在家里更有吸引力。
所以,是什么让滑雪一下子充满了魅力呢?就个人经验来讲:
1.好教练
2.宽、长、人少的雪道
3.粉雪
4.可以直接进入雪场的酒店
5.爱滑雪的小伙伴
下面就分别谈谈我的体会:
1.好教练
先来说教练吧!我曾在“好教练”和“好雪场”之间纠结了一下,最后考虑到成就感带来的乐趣更强,还是把“好教练”放到了第一位。
滑了5次雪,我经历了4位教练,分别是:北京某雪场的教练、亚布力某雪场的教练、我的一位小学妹、安努普利滑雪学校的教练。除了第一次的教练明显不靠谱以外,后面几位都很认真负责。尤其是小学妹,她专门考过新西兰的滑雪教练,擅长循序渐进教学,按照犁式转大弯、犁式转小弯、增加坡度犁式转大弯、犁式转小弯的顺序,竟把我们带上了中级道!几次磕磕绊绊后,我竟也能用犁式转弯的技术从中级道上顺畅地滑下来了。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是能膨胀的好吗?
而我们在安努普利滑雪学校遇到的教练,则是又高出n个等级。他指出了我在犁式转弯中的错误,并先后用展臂、摸膝盖的方法帮助我找到了发力的感觉。就在我自认为挺像个样子的时候,又被带上了中级道。这会儿我才发现中级道的另一个作用——基础动作上不起眼的小问题,到这里都会被放大。这就意味着,我又变得不会滑啦!于是,教练又从身体重心(肚脐位置)、膝盖朝向、扭胯方向、视线等方面,纠正我在细节上的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心理根源——“别害怕,将重心压在山下腿才不容易摔”——这件反本能的事。这也正是我认为这名教练的高明之处:他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从原理上进行解释,并为每个人找到适合的解决之道。
就这样,4个小时的指导让我们收获颇多,接下来的一天半里,我们按照教练说的练习,滑得不亦乐乎。
(可惜没有和教练的合照。教练58岁了,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呢!)
p.s 安努普利滑雪学校现有一名中文译者,可以随堂进行翻译,也不会另收费。所以哪怕不会日语或英语,也可以去试一试。
2.宽、长、人少的雪道
3.粉雪
之所以将这两点合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都是选择雪场时就决定好了的。前者不仅关乎心情,对提高技术也很有好处:安努普利的中级道有2公里长,就算是转超大弯也可以练个20次以上,而北京的中级道基本在0.5公里左右,长一些的也不过0.8公里,有时还没找到感觉就到头了。人少的好处则是,不用太担心撞到别人,或是别人撞到自己,按自己的线路滑就好啦。当然也省去了不少排队等缆车的功夫。而雪道宽广还有个好处,方便理雪车的通行——留出一半滑雪,另一半可以随时进行雪道的整理,省得到下午雪印过多就不好滑了。

至于粉雪——就是未结冰的天然降雪——哦~原来雪是如此的温柔,简直想随时扑上去打滚,自然摔屁屁也不会疼。因为没有结冰,相较人工雪道滑行速度也较慢,这两点对于新手真是太友好了!
p.s 粉雪也有缺点,就是让人看不出积雪的深浅。要是不小心滑到雪道外,可能会掉到树坑里。据雪友说,虽然摔下去也不疼,还是会吓一跳。
另外,有条件降粉雪的地区似乎都多阴天,且风大。在新雪谷的四个雪场之中,安努普利雪场又是在首先迎风的那一侧,风速可达22米/秒,常常因此而暂停缆车、尤其是中级滑道以上的缆车的运行,这让人有些小小的遗憾。

4.可以进入雪场的酒店
英文是ski-in ski-out,真是再明确不过。因为位置优势,会比山下同等级的酒店贵上不少。像我这次入住的安努普利北方酒店,双人间就将近2000块一天(包括一次早/午餐和一次晚餐)。但对于像我这样体力较弱、又想连续滑好几天的人来说,这样便利的条件可真是帮了大忙。我通常吃完午饭会回房间睡一觉,晚饭后有时也会回房休息一会儿,然后就又能接着去滑夜场了。

p.s 这家酒店的服务没得说,每个工作人员都显得发自内心的快乐。我拜托酒店预定了一个生日蛋糕,当天送过来时,虽然没有伴奏,但酒店工作人员唱着生日歌,给我们都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回忆。
p.s又 要是能避开春节前后和札幌冰雪节前后,其实可以省下不少银子。

5.爱滑雪的小伙伴
除了我带去的这一个外,跟其他滑雪者一起坐缆车时经常就会聊起天来,可能因为大家都是远道而来,是真心喜欢滑雪吧!虽然都是短暂的相遇,天南海北地聊一聊,还是挺开心的。
总之,这三天的滑雪之旅堪称完美。虽然我身上被出发前一天突然冒出来的10多个小包弄得痒痒极了,肠胃也不是很给力,后两天肌肉还开始酸疼……但只要一进雪场,这些毛病就都没了。因此,我得出了一个十分科学的结论:滑雪(粉雪)治百病。
最后,请让我这个半新手也用一下“雪季”这个词,因为我也已经开始期待起下一个雪季了呢。